国庆假期各地纷纷推出创意活动花式宠客激发文旅消费新热潮

2025-10-06

摘要:国庆假期一到,中国各地纷纷使出“创意大法”,通过“花式宠客”策略来激发文化旅游消费的新热潮。本篇文章首先在摘要中概述这一态势:从政府层面的政策激励,到景区的沉浸式体验,再到文化+科技融合与金融支持,多维联动,共同撬动了假期文旅消费的蓬勃活力。接下来,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析:一是“政策驱动与优惠补贴”的拉动作用;二是“沉浸体验与文旅产品创新”的升级路径;三是“文化融合与非遗赋能”的深度开拓;四是“科技赋能与信用创新”的支撑保障。每个方面都将通过具体事例与现象展开,以呈现这一波文旅消费“宠客”热潮的全貌。最后,文章将结合上述四方面的讨论,对国庆假期花式宠客的意义、挑战与未来趋势进行总结归纳,探讨如何在节后延续势能、巩固游客满意度与地域品牌效应。

在今年国庆假期,各地政府普遍将“宠客”作为文旅拉动的重要筹码,通过政策补贴、消费券发放和便民措施来降低游客出行门槛,提高消费意愿。比如,河南省从9月26日起分四轮向社会发放通用消费券,覆盖百货、餐饮、雷火竞技酒店、文旅等多个领域,以“满100减20”等形式直接刺激消费。citeturn0search4

在江苏省,89家博物馆延时开放,常州开通旅游直通车、扬州对外地游客开放市区周边停车场等举措,也体现出以政策优惠和公共设施释放吸引力。citeturn0search3 这些政策使得游客在交通、停车、游览时间上的不便得到缓解,从而下单意愿提升。

此外,不少地方还推出“信用游”“零押金预订”等便捷模式,以信用背书代替押金门槛,让游客可以“先游玩、后付款”,增强出行信心。citeturn0search4 这类信用机制的创新,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游客的心理与经济成本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政策并非短期手段,而被设计为在节日期间形成拉力的“集中投放”。例如,全国“文化和旅游消费月”活动期间,各地累计举办超2.9万场文旅活动,发放超4.8亿元补贴。citeturn0search8 这种规模化的政策杠杆,为文旅消费提供了强劲动力。

政策驱动与补贴拉动这一方面,关键在于“先行释放信号、集中撬动需求”。在假期之前就形成动员和宣传,让消费者在节前心中已有预期,从而在假期集中释放消费能量。

二、沉浸体验与产品创新升级

单纯的风景观光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游客对体验性的需求。各地文旅单位纷纷推出沉浸式、主题化、互动强的产品,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记忆点。在宁夏、内蒙古等地,就通过打造全域文旅体验,把“看风景”提升为“生活式旅行”与“参与式体验”。citeturn0search2turn0search3

以银川为例,当地以贺兰山文化旅游节、大型演唱会吸引游客;石嘴山借矿区工业遗址推出摩托赛、越野挑战;固原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;中卫则在沙漠推徒步、星空露营等特色体验。citeturn0search2 这种将自然场景、特色赛事、夜间活动结合的整合手法,使得旅游产品更加立体。

一些景区还将“夜经济”“夜游”作为重点发力方向,如自贡“夜游釜溪”、草坪音乐节、灯光秀等项目纷呈。citeturn0search6 夜间经济不仅延长游客停留时间,也能形成持续消费场景。

此外,一些地方还将文旅与婚庆、音乐、节庆合并,例如四川彭州举办“浪漫国庆·爱满音缘”主题活动,将旅游与婚庆、音乐深度融合,打造可参与、可传播、可消费的节庆场景。citeturn0search6 这样的跨界融合,令游客既能“玩”又能“逛”、又能“拍”,增强整条线路的吸引力。

总之,沉浸体验与产品创新的升级,是“宠客”策略中的核心环节:没有足够吸引力的产品,优惠再多也难以真正转化为消费。

三、文化融合与非遗赋能

在创意宠客策略中,“文化+”成为撬动游客兴趣的关键引擎。各地通过将地方特色文化、非遗技艺与旅游体验融合,引导游客在游览中“带文化回家”。《“非遗+旅游”,消费新动能》一文指出,“跟着非遗去旅行”已成为新时尚。citeturn0search5

许多地区在景区、市集、展览、演出中融入非遗表演与互动体验。例如河北沧州举办大运河非遗联展,将杂技、京剧、风筝、泥塑等多类技艺融合展示,实现沉浸式参观。citeturn0search5 在这一过程中,非遗不仅被“看见”,更能“可参与”。

在体验层面,不少游客可以亲手参与传统工艺:如在贵州肇兴侗寨体验扎染、银饰锻造;在陕西体验扎染、木版年画、西安鼓乐等。citeturn0search5 这种“动手体验”赋予游客文化记忆,使旅行更富有联结感。

非遗与文创产品的融合,也成为文旅消费的新路径。一些地方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,设计出手工饰品、服饰、挂件、灯具、家居用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商品。citeturn0search5 游客在欣赏之余,还可将这些文创商品带回家,延续文化体验。

通过文化融合与非遗赋能,文旅单位不仅丰富了产品维度,也提升了目的地的文化价值与差异化竞争力,为“宠客”增添深层吸引力。

四、科技赋能与信用创新

面对日渐挑剔的游客需求,仅靠传统手段难以实现高效运转。于是,科技手段与信用机制成为各地宠客策略的重要支撑。

首先是智慧化管理与数字化服务。很多景区引入5G、无人机巡查、实时监测、人流引导系统等技术,以优化游客动线、防止拥堵。以四川为例,在假期初期就运用“无人机巡航+5G实时传输”构建空地一体监测网络,为调度指挥提供精准依据。citeturn0search6 这样的技术应用提升了游客体验,也保障了运营秩序。

此外,不少景区、酒店和平台推出信用旅游、零押金预订、“先游后付”等新机制。例如在黟县、西递、宏村等地,游客可通过信用机制先预约、后结算,免押金入住或购票。citeturn0search4 这种创新方式降低了游客出行心理门槛,提高下单率与复购潜力。

金融机构也在假期文旅消费环节发力。许多银行在旅游、住宿、交通、景区票务环节提供贴息贷款、分期优惠、数字人民币支付补贴等服务。以深圳、北京、四川眉山等地为例,当地银行推出消费贴息产品、现场贷款办理窗口等。citeturn0search4 这些金融支持为中高价位消费提供了助力。

最后,线上平台与社交媒体成为宣传与拉客的重要节点。各地文旅部门与平

国庆假期各地纷纷推出创意活动花式宠客激发文旅消费新热潮